美国中文作家协会2024年诗歌论坛简讯及征文

美国西部时间2024年11月23日下午7点,美国中文作家协会举办了2024年诗歌论坛。本次论坛的主题是《从柳影到霓裳——谈中国现代诗歌与古典诗歌中的意象与隐喻》。

主讲人文昱,在中山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获得文学学士学位,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东亚语言文学与文化系获得硕士学位,是多伦多大学东亚研究系的博士候选人。她的研究领域包括中国古代语言文学、中世纪诗歌散文、古典美学以及批判理论。她参与了多个与中国古代语言、文学、历史、哲学和思想相关的研究项目。目前,她的研究重点是中国中世纪诗歌中的独特写作风格及怪异美学,探讨的主题包括知识分子的困境、贫困与苦难、疾病、畸形与残疾以及诗歌感知的美学转变,主要集中于唐代中晚期(公元766-907年)诗人群体的批判性创作。她的研究成果曾在多次国际及跨学科会议上发表。

本次论坛以ZOOM为平台,与会者有美中作协会员,以及中美两地的作家、学者以及文学爱好者二十余人。

主持人文昊在介绍论坛以及主讲人过后,文昱围绕本期论坛主题展开了讲座。她主要从中国古典诗歌、何为“意象”、欧美“意象派”诗歌的中国古典色彩、中国诗歌的“现代派”以及“意象”的多重解读五大部分来展开讲述。从一首大家耳熟能详的唐代诗人崔护的七言绝句《题都城南庄》开始,文昱详细阐述了“意象”在诗歌中的重要性以及“意象”在不同时空、不同语境中的解读和“创作母题”的概念。接下来,她又引出了《文心雕龙》中“窥意象而运斤”以及孔子、老子、王弼等人对“意象”的详细解读。随后,文昱又讲解了著名欧美意象派诗人埃兹拉·庞德(Ezra Pound)、T.E. 休姆(T.E. Hulme)、威廉·卡洛斯·威廉姆斯(William Carlos Williams)、艾略特(T.S. Eliot)在研究中国古典诗歌中所提出的“Image”等概念,对意象进行了更深入的阐释,并赏析庞德的名诗《在地铁站》(In a Station of the Metro)。随后,文昱又介绍了深受中国古典诗歌、欧美“意象派“以及”象征主义“影响的中国新诗“现代派”,以及象征主义的创作手法,即通过“意象”、“音乐性”、“暗示性”或“隐喻”来进行创作,强调“物我交融”、“物我两忘”。此处,她赏析对比了何其芳的《月下》以及温庭筠的《遥瑟怨》,以及“现代派”经典名作戴望舒的《雨巷》。最后文昱又回到了《题都城南庄》这首诗的意象中,结束了本次论坛的讨论。

论坛最后,主持人对文昱和与会听众表达了衷心的感谢。李岘主席发表了总结性讲话。主席再次感谢了主讲人文昱以及所有参会的文友们,论坛在欢快的气氛中圆满结束。

主讲人文昱

参会人员

参会人员

论坛录像:

https://youtu.be/ExHDkM22Gt8

征文信息:

(美国中文作家协会艺委会诗歌文体委员文昊供稿)

美国中文作家协会2024年诗歌论坛

美国中文作家协会2024年诗歌论坛将于美西时间(PST)2024年11月23日(星期六)晚7-8点举行。主讲人文昱将在在本次讲座中谈谈现代派诗人的作品,以及古典诗词中朦胧化的创作手法,希望对各位文友在现代诗歌/古典诗歌的赏析以及创作上有所帮助。

Zoom 会议ID: 876 0921 8903

密码:899006

Join Zoom Meeting:

https://us02web.zoom.us/j/87609218903?pwd=PrNZOfK5t5zjTkHiuPHu2SbmlAmGuP.1

欢迎大家拨冗参加。

主讲人:

文昱,在中山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获得文学学士学位,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东亚语言文学与文化系获得硕士学位,是多伦多大学东亚研究系的博士候选人。她的研究领域包括中国古代语言文学、中世纪诗歌散文、古典美学以及批判理论。她参与了多个与中国古代语言、文学、历史、哲学和思想相关的研究项目。目前,她的研究重点是中国中世纪诗歌中的独特写作风格及怪异美学,探讨的主题包括知识分子的困境、贫困与苦难、疾病、畸形与残疾以及诗歌感知的美学转变,主要集中于唐代中晚期(公元766-907年)诗人群体的批判性创作。她的研究成果曾在多次国际及跨学科会议上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