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中文作家协会2024年散文论坛简讯

时间:2024年5月11日下午5点

 

为了促进文学学术交流,提升海内外华文作家的散文写作水平,美国中文作家协会于美国西部时间2024年5月11日下午5点召开了2024年散文论坛。

论坛以ZOOM为平台。与会者有美中作协会员,以及中美两地的作家、学者以及文学爱好者六十余人。

论坛伊始,主持人杭松做了自我介绍,并介绍了场控和技术负责人文昊。主持人概述了上一期论坛的成功,点明了本期论坛的主题为“ 散文的文学性和纪实性——当散文邂逅历史”。主讲人为活跃在北美文艺界的著名作家,学者,桑宜川教授。

美国中文作家协会主席李岘博士在主讲人开讲前发表了讲话。李岘主席介绍了美中作协以及作协根据不同文体举办的网络论坛,感谢了桑宜川教授在百忙之中应邀作为本次论坛的主讲人,并介绍了主持人杭松及其文学背景。

主席讲话之后,主持人隆重介绍了桑宜川教授,以及桑教授的文学成就。桑教授是加拿大华裔历史文化学者,加拿大枫叶出版社社长。四川师范大学外语系七七级毕业,曾在原成都科技大学外语系及四川大学外语学院教书多年,后赴澳大利亚留学。移民加拿大后,以治学为生,研究兴趣广泛,涉及语言学,翻译学,释义学,哲学,逻辑学,符号学,人类学,历史学,世界文明史诸领域。中英文著述丰富,撰写有历史文化散文逾800篇。现为北美多家华文报刊专栏作家。近年来与国内及港台数所大学开展学术交流,常回国讲课,并受聘为客座教授。

介绍过后,桑宜川教授围绕本期论坛主题展开了讲座。桑教授从梅娘开始,引出了被遗忘的历史片段和被文学史埋没的历史人物,讲述了自己挖掘那些被文学史埋没的历史人物的决心。在调研手法上,桑教授提到田野调查,以及图书馆调查,并叙述了自己在资料收集和调研过程中的经历和艰辛。除了人物以外,桑教授也介绍了以历史地点比如李庄,加拿大华人社区为中心的系列历史散文,并阐述了散文中细节,情节的真实,和Story teller's manner形式的写作手法和叙述口吻。在讲座过程中,桑教授谈到了写作的目的和意义,以及“活在读者心里”的愿景。桑教授在讲述散文写作心得时谈到了散文的“文与学”,以及写作过程中“自由的心灵”。在探究本期主题时,桑教授说,散文的文学性和纪实性是孪生关系,在写作过程中此消彼长。

在接下来的提问环节中,多名听众和文友表达了对桑教授的喜爱和敬佩。有听众向桑教授确认了讲座中的人物和地点,也有听众询问了散文和非虚构文学的关系。桑教授说,散文和非虚构文学之间没有本质的区别,都是基于事实或史实而进行书写的一种文学形式。主持人杭松询问桑教授在将查到了历史资料写成具有文学性的散文过程当中有没有什么写作秘诀,得以让历史散文和历史资料有所区别?除了将历史资料的碎片整理到一起之外,是否会增加一些文学性的描写?在写历史散文的时候是否可以虚构一些细节?比如对话,衣着,天气等等一些细小,却难以考究的部分。桑教授说,历史散文的文学性不在虚构,而在于表达。在写作历史散文的过程中应该严格遵循查阅到的历史资料进行书写,不应该增加或虚构任何的情节或细节。而散文的文学性在于用一种文学化的表达,即是将枯燥的历史资料用生动形象,易于理解,或让读者喜闻乐见的方式表达出来。在遣词造句方面,桑教授说,文学性的表达不在于形容词的堆砌,而在于整体文章的呈现方式上。

论坛最后,主持人对桑教授和与会听众表达了衷心的感谢。李岘主席发表了总结性讲话。主席再次感谢了桑宜川教授,并肯定了桑教授的文学成就,并希望本次论坛能给文友带来更多的洞见和灵感。最后,李岘主席感谢了所有参会的文友们,并祝每一位文友母亲节快乐。论坛在欢快的气氛中圆满结束。

(美国中文作家协会艺委会文体委员葛杭松供稿)